1、本标准的编写根据GB/T1-2000及其相关规定,着眼于与ISO标准的接轨。其中部分参照了JIS Z 1707:199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及EN788:1994“适用于食品流通的包装袋——由复合膜制造的包装袋”,而主要依据则是我国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实际现状。
2、GB/T 21302-2007《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适用于食品和非食品包装(药品包装除外)用复合膜、袋。该标准规定了由不同材料用不同复合方法制成的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但未规定各检测项目的指标值。
3、GB/T21302-2007 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订版。 本标准的编写根据GB/T1-2000及其相关规定,着眼于与ISO标准的接轨。其中部分参照了JIS Z 1707:199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及EN788:1994“适用于食品流通的包装袋——由复合膜制造的包装袋”,而主要依据则是我国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实际现状。
1、应注意包装袋上生产许可证批号、生产日期、生产产家、保质期、有否添加剂等信息。生产许可证批号:是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由国家主管食品生产领域的行政部门制定并实施监控制度。生产日期:指商品在生产线上完成所有工序,经过检验并包装成为可在市场上销售的成品时的日期和时间。
2、食品包装上必须包含以下信息: 食品名称:清晰地标明产品的名称,以便消费者识别。 配料表:列出食品中所有成分,包括任何添加剂,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成分。 净含量和规格:明确标注产品的净含量,以便消费者知道购买的食品量。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
4、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应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1、加热灭菌:这种方法通过提升食品温度至一定高度,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和细胞膜破裂,从而失去活性。常见的加热灭菌方式包括煮沸、蒸煮和干热灭菌。 紫外线灭菌:使用紫外线照射食品表面,破坏微生物的DNA和RNA结构,导致其无法进行繁殖和生存。
2、低温杀菌:低温杀菌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部分杀菌的加热方法。巴氏杀菌法:巴氏杀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 超高温瞬间杀菌:超高温杀菌简称UHT杀菌。一般加热温度为125~150 ℃,加热时间2~8 s, 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UHT杀菌。
3、低温高压灭菌:在25℃的条件下,通过6000个标准大气压力处理20分钟,可以有效杀死芽孢杆菌,同时保持食品的组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