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篇1 针对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对我公司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审查要求,20__年6月7日下午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质管部主讲的《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的培训在公司食堂三楼培训室举行。
切实做好食堂的食品卫生、灶用餐具的“一洗、二冲、三消毒”工作。工作台做到随用随清,每周对厨房一次大清扫。如发现工作中有不到位之处立即指出,勒令改正及时到位。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服从分配、随叫随到,保证了食堂的工作正常运转。
食堂卫生工作总结【一】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了一年了。回顾过去的每一天,作为一名食堂工作人员,深感到责任的重大。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汇报通用范文(篇1) 结合已经结束食品卫生安全周专题教育活动,我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在全园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精心组织,明确责任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园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李正海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任成员。
1、大于125g。《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应将留样食品按照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应能满足检验检测需要,且不少于125g。留样由专人负责,建立食物留样记录。
2、食品留样的重量应大于125克。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存放于专用、密闭、已清洗消毒的容器内,并在专用冷藏设备中至少存放48小时。 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应足以满足检验检测需求,且不少于125克。 留样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详细的食品留样记录。
3、食品留样量应不少于125克。 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留样的最小重量为125克。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留样数量足够进行必要的检测与分析,以保障食品安全。 留样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与标准,以保证留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1、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砷、铬、镉、汞、钴、锰等。
2、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砷、铬、镉、汞、钴、锰等。铅和砷 铅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铅存在。土壤中通常含有2-200mg/kg的铅,华南地区为26-47mg/k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铅500万吨。
3、主要重金属:铅、镉、汞、砷、铜、铬、锌、镍。具体对应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参见GB/T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4、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重金属污染包括:铅在自然界分布甚广,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料。铅在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彩釉陶瓷,印有彩色画面的图书,塑料制品,搪瓷,马口铁食品的焊锡,汽油中的抗爆剂等都含有铅。
5、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汞、铬、镉、砷等重金属元素。活性和持久性: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更强。
6、中国关于食品中重金属限量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中,该标准已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
1、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重于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强化行业准入标准。首先,制定和完善粮食、油脂、肉类等关键食品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具备严格的原料基地、生产规程、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2、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明显提升。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攻坚时期。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4、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5、国家层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为优先发展的行业,目标是在2015年使其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未来,国家将继续推动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以及新型功能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预计将涌现一批产品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
6、政策提供有力支持。《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将提高焙烤等面制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粉、全麦粉等比重,加快推进传统面制主食品工业产业化,加快方便食品新产品开发,向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方向发展,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焙烤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
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在一些地区,由于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或微生物。食品污染源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生物性污染源:这类污染源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它们可能通过不洁的水源、污染的土壤、不卫生的加工环境或不当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式进入食品中。
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绦虫、旋毛虫、中华枝睾吸虫和蛔虫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后再使家畜、鱼类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粮食和各种食品的贮存条件不良,容易滋生各种仓储害虫。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如致病菌、寄生虫)污染、化学性(如重金属、农药)污染、物理性(如放射性物质)污染。